瀏覽人次: 46659

建校沿革


建校動機
我非常羨慕張伯苓先生創辦天津南開的精神。伯苓先生以南開小學的基礎,繼而興辦南開中學,隨後下決心到美國進修深造,創辦了與北大、清華齊名的南開大學。先生力行「人能弘道勇於實踐」,是為終身奉獻教育工作者的典範。

明道中學歷年來得劉真先生許多教導,他親為明道中學題「苓淵閣」匾額,教我們長志氣,鼓勵我們效法南開的理念,辦一所最好的私立學校。廣平在台中做了 40 多年中學校長,教育發展上常對學制有力不從心之感-例如國小與國中教育間課程落差太大、大專入學管道,對中學程設計與教學導向,有很多的框架,限制創造性教育之思維空間,常常思索於教育體制做垂直整合的可行性,所以,我才有了創辦明道大學的動機。

建校理念
孕育著一顆純淨的赤子之心,滿腔淑世濟民的坦蕩胸懷,淬煉務實國際化的專業信心,明道學子沈浸在如莊園、如書院的優美校園中,或倚欄沈思、或辯証舒懷、或授業於朝夕孺慕的學者、或啟惑於浩瀚廣博的書海。
明道人不但是術業有專攻的治學家,同時也是民族生機的關懷者;明道人不但是圓通練達的企業家,同時也是悠遊藝術文史的品味者。面對瞬息萬變的未來挑戰,在專業上精研學習方法與實踐能力,藉廣泛的課程涉獵,了然學科整合互補之道;在生活上成就以人文、藝術及應用科技為核心的體驗家;在志向上更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慎思明辨,果敢有為。


建校特色

貫徹建校理念
「培育專業務實、多元廣博、慎思明辨、果敢有為的下一代公民」,係明道大學規劃肇始即予揭櫫之建校理念。由塑造寧靜致遠的校園環境,創新整合的學系架構跨學系之學程設計及資源整合,熱忱負責的教師陣容,到貫徹產學合一的建教實習等政策,均以此共通理念為依歸,以奠定優良傳統校風,以彰顯私人興學、書生報國之志。

​►重視人文關懷
校園位於以農業生產為主之彰南平原,得以避離都會之塵囂擁擠。整體校園規劃以營造人文氣息為設計導向,古典的書院莊園,配合綠化景觀,復原校地原生林相與植被。學生人格陶冶方面,則將秉承明道中學成功且獨步全國之人文關懷傳統,如:於民國 82 年落成之「明道國學講壇」,為國內唯一國學專用之教學講壇,並以唐式建築及古典器物營造整體人文氣勢與質感,使學生充分感受中國傳統之動人深刻。
另於民國 65 年創辦之「明道文藝」,為國內僅有專為青年學子編輯之文學刊物,「明道文藝」於民國 66 
、 79 、 81 、 82 及 84 年,屢獲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刊物金鼎獎,並擴大關懷面,以舉辦「全國學生文學獎」方式,廣及全國,培育無數人文關懷的文學種子。

​►配合地方產業

校址相鄰田尾、北斗、溪州及埤頭四鄉鎮,為一片人口十三萬的農業區,天然資源缺乏、工商業落後、藝文休憩等公共設施需求殷切,且當地年輕人口嚴重外流,導致人口負成長。
本校設立,將從教育的觀點,協助推動地區之環境改造,參與公共政策,結合地方特色,推動區域建設。如田尾鄉可將現有之傳統鮮花市場,發展成精緻及專業之園藝花卉;綿延長達一公里遠的公路花園,及未來之台糖農園休閒區等,富有休閒教育資源,故本校設立造園景觀學系,培育景觀設計人才,提昇地方產業,並首創設立全國第一個精緻農業學系。而資訊、管理、設計等學系及教育研究所,將可大幅提昇區域之文教水準,帶動社區建設,回饋鄉里,並推廣終身教育與回流教育,提昇文化,改造社區,開啟地方發展新契機。

實務理論並重

為因應公元二千年國家重大發展藍圖,如亞太營運中心及金融中心、東亞科技島以及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等大量管理及技術人才之需求,本校設置有管理、應用、高品質休閒、推廣服務單位 ….. 等,以做育新生代人才。
課程設計注重實務,討論中強調「案例分析」以增長學生實務經驗,並以「專案研究」帶領學生深入瞭解業界實況。「實務實習」課程將直接在職場進行,並訓練學生獨立分析、資訊研判與參與協調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