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42259

綠色校園

在明道大學綠色校園內,伯苓大樓、開悟大樓、寒梅大樓、志強大樓、鐸韻雅築,……
都是最別緻的建築,還有蠡澤湖、濕地……明道校園內的主要建築設施,大多由創辦人親自以「歷代中國教育界先賢」的名號命名。

 

伯苓大樓

This is an image

是明道的行政中心。
伯苓,源自中國首推私人興學的張伯苓先生。
伯苓先生以南開小學的基礎,興辦南開中學,隨後在天津創辦了與北大、清華齊名的南開大學。伯苓先生力行「人能弘道勇於實踐」,是有志於終身奉獻教育工作者的典範。
行政大樓以伯苓為名,可以想見創辦人對全體教職員傳承伯苓先生辦學理想的殷切期勉。


武訓大道

This is an image

武訓也是一位執著於私人辦學的歷史名人喔!武訓,清末人,出身貧苦,排行第七,故名武七。父母早喪,家貧屢受欺辱,決心行乞興學。他以行乞、織麻所得放高利貸,所集資金在堂邑柳林鎮,於光緒十四年(1888)創辦「崇賢義塾」。又分別於光緒十六年、二十二年在館陶、臨清創辦兩所義學,並跪請教師認真執教,勉勵學生刻苦攻讀。
為致力教育,武訓一生未娶妻室、未置傢私。
辦學辦到這個境界,感人哪!


白如橋

This is an image

白如,是曾任台灣師大校長劉真的字。白如先生也是偉大的教育家,行政經歷豐富,辦學績效卓著外,教育學術著作也是影響深遠,對國內師範教育的貢獻,一向為國內外人士所稱道,並享有「教師之父」的美譽,曾留下「慈母般的愛心,園丁般的耐性,教士般的熱忱,聖哲般的懷抱」名言鼓勵教育界。
看到白如橋,也可以看到明道的自我要求。


適之橋

This is an image

應該沒有人不知道胡適之先生,這位影響近代中國文學、政治、哲學、乃至文化與教育發展的國學大師!
漫步適之橋上,一節節的護欄,似乎也提醒著校園裏的每個人,拿出全副生命的熱情,去探索知識大海,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對了,胡適,是張伯苓的「粉絲」喔!


大猷橋

This is an image

顧名思義,中國近代物理學之父吳大猷先生,大猷先生出身於張伯苓先生所創辦的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對母校和張伯苓先生一直念念不忘,因此在他身上也傳承著張伯苓先生致力教育的理念,是學術界眾多教授、學者的老師,踏上大猷橋,緬懷大師,也在心靈上與大師相連繫吧!

 

思亮橋

This is an image

同樣是南開中學畢業的錢思亮先生,獻身教育、學術五十年,幾乎是台大的代名詞。
他一生與國家高等教育及學術發展密切相關。在擔任中研院院長任內,被公認為遷臺以來,中研院真正有計劃、有秩序整體發展的階段。
走在思亮橋上,讓我們也以模範前人,自我期許。

 

朱熹橋

This is an image

南宋以來,中國教育可以說受朱子師道的影響最深也最大。他繼承了孔子之道,處處以身作則,教人「格物致知,實踐居敬」,不僅是宋朝當代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偉大教師,他一生在儒學上的貢獻,也被歷代知識分子公認是孔子以後的第一人 。經過朱熹橋時,也為自己好好加油吧!

 

黃鸝鳥

This is an image

明道大學推廣有機校園有成,吸引黃鸝鳥留下來繁衍後代,成為明道大學大家庭的成員。
黃鸝鳥屬珍貴稀有野生動物,是過境鳥也是留鳥,屬於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黃鸝鳥又名「黃鶯」,叫聲極為悅耳,所以聲音歌喉好的人常被稱為「出谷黃鶯」。黃鸝鳥主要棲息在平地及低海拔樹林,以昆蟲為主食,繁殖期為4到5月,利用樹葉及乾草築巢。 因為環境棲地長期遭受破壞,估計全台黃鸝鳥的數量剩下不到200隻。據悉雌鳥在孵蛋時,雄鳥會在前方站衛兵,保護妻兒,守衛家園。

 

蠡澤湖

This is an image

明道創校之初,特意在校園中保留了生態景觀湖:蠡澤湖。
蠡澤湖位處校園中心,建築皆環繞而立,形成明道特有的校園風格。
蠡澤湖並非一般湖泊,除了景觀欣賞之外,大湖可以調節微氣候、、水資源回收、更是生態景觀湖。
蠡澤湖與校園師生密切結合,
「沒在蠡澤划過船,別說你是明道人!」
「沒被丟下湖,別說妳在過生日!」

 

湖岸碼頭

This is an image

大湖與碼頭,早演繹出不同玩味的創意。

明道由澳洲進口雙人獨木舟,平常可見師生們紛紛縱一葉扁舟,愜意賞夕陽、吹晚風。
因為地處平原,明道雨後的彩虹,特別大又清楚!明道夜晚的星空,特別清亮!還有,還有 …… 小劇場、靜坐教室、花花草草的溫室、爭相成長的果園、飄著咖啡香的湖岸、總有著菜香的烹飪教室……,這兒是師生學術探險、開啟智慧、了悟真理、發光發熱的舞台。
我們在這裏經驗寒窗的辛苦,也在這裏共享春風得意的喜悅,點點滴滴,寫下了許多屬於明道的歷史,同時,也寫下我們自己人生的歷史。


世代錦囊

This is an image

大學校園以「世代錦囊」預約25年願望與期許
明道大學 與第一屆畢業生約定傳承創校精神
明道大學首屆畢業典禮已於2005.06.04完成。
典禮中,畢業生感念母校,研究生與大學部共同致贈明道一個別具傳承意義的「世代錦囊」紀念碑。不同於一般只是「挖洞藏紙條」,明道邀請了景觀設計家王懷亮親自設計,在湖岸草坪上,留下永久的鐫刻。美麗的造型與特殊的意義,明道世代錦囊碑,已經成了校園裡顯眼的新景點。
明道「世代錦囊」紀念碑中封藏著畢業生留下的個人大學夢想,以及明道大學創校以來的重要校史文件,師生們相約:創校二十五年後(2026.09.28)一同開啟,名之為「世代錦囊」,具有書院的傳承古風。
類似的時光錦囊設計,國內大學幾乎沒有類似經驗。在日本是頗為盛行的校園傳統,在香港年代較久遠的書院,如香港中文大學將近一百五十年歷史的聯合書院、民生書院等,也做過類似的時光錦囊,存封著校史重要的歷史文件。
這個紀念碑,是國內大學少見的校園設計,除東海大學之外,他處未曾見過。石碑中心的土井之中藏有創校文件。花崗石碑的面上,則鐫刻著設立「世代錦囊」的意義、封藏與開啟時間。菱形的碑體取自鑽石墜子的意象,以鑽石象徵的純潔、真誠、堅定和永恆,以呼應第一屆明道人與學校一起開創明道大學之路的心血結晶,以及對理想和熱情的堅持。